以下是今天的書單:
後半段還有提出的就麻煩好心人士補充囉~
熱情人生的冰淇淋哲學
是邏輯還是鬼扯?(搭配愛麗絲夢遊仙境服用)
君王論
一個德國人的故事
大江大海
當醫生變成病人(值得偶一翻閱,平常時放在書架上的好書)
麥田捕手
1Q84
La maison en petits cubes
http://klimtbalan.wordpress.com/2009/02/26/la-maison-en-petits-cubes/
有一本書我今天本想提,但後來討論到別的題目就沒有提了。
在看這本書之前,我對於什麼喜馬拉雅、西藏、聖母峰、基地營、K2之類的話題都沒有特別的興趣,在看了這本書"一座山的勇氣",是在講作者在1996年攀登聖母峰,在一夜暴風雪中存活的故事,但那年因為暴風雪的關係,也造成了聖母峰有史以來最大的山難,一共八個人死亡。
因為寫書的人是台灣人,他也是當時組織這個隊伍的領隊,所以他最清楚隊伍從無到有的過程,包括籌措經費、尋找隊員、政治上許可證發放的問題,一直到登山當時他自己的心理狀態還有隊員的狀況,當時台灣的隊伍也有一個人在獨自下爬的過程中死亡。
書很直白,一下子就會看完,看完之後心中的感覺久久不能平息。書裡有提到,當年上去的隊伍,有一隊是要拍聖母峰的IMAX團隊,於是後來去總圖找來看。找來看是對的!
不僅看到那雪域的風景、看到他們在山下轉經輪、看到書中提到的一個小宮(在很高的地方,去爬聖母峰的人一定會進入祭拜)、看到書中地圖從一個營地到另一個營地的真實樣貌、也同樣看到當時災難發生時的實錄、看到在山頂的彩色旗幟,感覺很鮮明、也很震撼、但也有一種莫大的哀傷壟罩。電影中提到,在即將登上聖母峰的一段路,經年風雪不斷,只有在五月會有某一個禮拜,風雪會稍微止住,大家就趁那個時候登頂,錯過了就只有等下一年,當時先攀登的人可能是判斷時機對了,但卻在那一天暴風雪突然來了。
後來去找了臺灣人曾經在海外攀登的高峰之類的資料來看,想到之前在活動碰到的某某人曾經也碰過類似的事件-凍傷阿之類的,覺得,"喜馬拉雅"這個名字其實沒有想像中離自己那麼遠吧...
今天去PARTY之前心情也有點低落,因為知道某個馬來西亞華僑同學八月要去新加坡工作,應該是以後見不到了吧...分離,唉~
By the way, 覺得網誌的設計很簡明、很好看!是原本就有的嗎?還是誰設計的?
禹竹